昨晚你看到了吗?这里的夜空被祝福点亮
昨晚你看到了吗?这里的夜空被祝福点亮“燃灯校长”张桂梅身患骨瘤、风湿等多种疾病,却照亮了无数大山贫困女孩的人生。自从2008年担任全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以来,张桂梅十几年如一日把精力都投在学生身上。即便身体已大不如前,连爬楼梯都十分吃力,每天清晨,她都会坐着宿管员的电动车到教学楼为学生们开灯。每年高考期间,她会坚持为毕业生加油送考。三年时间,知识倾囊相授,离别之际,学生的一点一滴她要亲自关心照料。曾经,当被问到“这辈子的价值在哪”,张桂梅回答,
从教30多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朱锐最爱的就是“教书”。2022年8月底,朱锐确诊癌症,治疗一段时间后,放不下学生的他选择重新走上讲台,让生命燃至“最后一课”。“如果我哪天倒在课堂上,大家不要为我悲伤,而要为我感到骄傲。”癌症晚期的他,需服下大量止痛片才能支撑上完一节课。即使生病,朱锐也从未取消一次课程,也没有一节课中途休息过。“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人随时随地都应发光发热,这是我一直保持的人生态度”,这是朱锐生前说的一句话。
他叫赵兴洲,原是上海市嘉定区杨柳初级中学的老师。临近退休时,他参加了援青支教工作,来到海拔约4000米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担任久治县民族寄宿制中学音乐教师。当他看到学校没有音乐老师,学生们也从来没上过音乐课,仅存的乐器年久失修时,心里暗下决心:要竭尽全力,为这里的孩子们学习音乐打下基础,这里的孩子不能没有音乐!
不顾高寒缺氧的不适,他夜里独自一人把乐器都修理了一遍。一周后,这座高原音乐教室第一次响起了钢琴声。他从最基础的乐理开始教起,通过编写汉语课件教孩子们识谱、打节拍、演奏乐器。一年时间,赵兴洲还谱写了七首歌曲,有一首专为这所中学谱写的汉语校歌《神山的花园》。赵兴洲完成支教任务后不久再次启程来到青藏高原,他搭了一座“音乐桥梁”,把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们带到上海进行了一场演出。赵兴洲说,只要孩子们需要自己,就会作最长情的陪伴,让他们在音乐道路上越走越远、越飞越高。
当晚,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公安学院、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等学校的学生代表,来到外滩亲水平台举行教师节祝福活动。
同学们以即兴表演、录制微视频、拍摄创意照片等方式,为亲爱的老师们送上深深的敬意和节日的祝福。活动吸引了外滩平台上的游客驻足观看拍照,并以此为背景为自己的老师录制祝福视频。
今年教师节期间,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将通过“上海教育”政务新媒体、中央和本市主流媒体,深入宣传“人民教育家”“时代楷模”和荣获历届(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上海教师先进典型的生动事迹;举办2024年上海市庆祝第40个教师节主题活动,开展“践行教育家精神 做于漪式好老师”系列活动,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学习宣传、“高校大师剧”中小学校园行、“老师,我总是想起你”歌曲演绎活动等有温度有深度的特色活动,让尊师重教在全社会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各区各校还将充分运用多种形式组织区内校内的教师节活动,全面展示上海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成就和广大教师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面貌,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团结凝聚广大教师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实践。
中国人用“大”字形容人之顶天立地。《说文解字》云“天大,地大,人亦大”,将人和天地并列,凸显了人的尊贵。我们又以“先生”作为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者的尊称,而教师正是最典型的“先生”,中国人对教师的尊重贯穿古今。在“先生”前冠以“大”,突出了为人师者所应具备的境界和风范。
究竟何为“大先生”?习总多次强调“大先生”的标准,“大先生”是“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是“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要“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
“大先生”首先要有大学问。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有句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师就是大先生。20世纪20年代,清华国学院有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五大导师”,他们在学术界领风气之先,其教学和研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余脉绵延至今。
“大先生”要有大视野、大格局。近代以来,国家积贫、国民积弱,乃有蔡元培、胡适、鲁迅等以启迪民智、培育新民为己任,引入新知、更新旧学,为“老大帝国”注入新鲜血液,使民族精神得以重生。鲁迅生前即被称作“大先生”,正体现了世人对他及那一代为人师者的尊崇。
“大先生”要有大担当、大胸怀。抗战军兴,时值民族存亡之秋,一大批教授、知识分子不甘沦为奴,离开城市,跋山涉水汇聚云南,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教书育人。西南联大存续8年零11个月,为中国文化保存下种子,也为李政道、杨振宁、邓稼先等青年才俊打下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以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科学家一方面攻关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一方面竭尽所能培育人才,将中国的科学事业推向高峰。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他们还都是青年教师,而他们的家国情怀足以动人。
“大先生”也要有大爱、怀大勇。张桂梅秉承“让山村女娃飞出大山”的朴素愿望创办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几十年来帮助数千名贫困女孩改变命运。陈荭辞去百万年薪工作,筹办香港首家一对一义务补习机构,为困难阶层的学生和家长提供服务,托举起一个个贫困家庭的梦想。施一公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筹建西湖大学,致力于培养有宽广国际视野、扎实学科基础、卓越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和未来引领者。他们树立了新时代“大先生”的榜样。
纵观这群星般闪耀的大先生,不难发现,他们有学识、有见识,更有品格、有品德。他们以身作则、垂范世人。换言之,只有学术、人格、品德上都过硬者,才称得上“大先生”。正在成长、成熟中的青年教师,应当以此为努力方向。
习总曾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日前,《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将师德师风和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教育课程和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大先生”,正是一颗丹心、三尺讲台展现教育家风范的人。
如今,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有1800多万名教师,固然不可能人人达到邓稼先、张桂梅这样的境界,但正所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应是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追求。教师之于学生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大先生”之路注定是漫长的,却也是值得为之付出的。
点亮本文【在看】与【点赞】,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当【在看】数达到200时,评论点赞第一的小伙伴将免费获得一套徽章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