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作品是通往灵魂的一扇门 钢琴家亚历山大·罗曼诺夫斯基专访
肖邦作品是通往灵魂的一扇门 钢琴家亚历山大·罗曼诺夫斯基专访作为17岁便获得国际钢琴比赛布索尼钢琴大赛第一名的演奏家,同时也是该比赛史上最年轻的金奖得主之一,意大利钢琴家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所得的荣耀并非无迹可循。早在15岁时,罗曼诺夫斯基便获颁意大利博洛尼亚爱乐学院“荣誉学员”,这项殊荣此前仅有莫扎特与罗西尼在同样的年龄获得,足见他的艺术功力由来已久。23岁时他便签约DECCA唱片,录制发行了许多备受欢迎的CD。如今正值演奏家最佳年华的他,更是日常活跃于世界各地的知名舞台。
2023年10月,罗曼诺夫斯基曾登台东艺,得到了现场观众的极佳赞誉。时隔一年半,正值肖邦215周年诞辰当日的3月1日,罗曼诺夫斯基将再度来沪,为观众带来整场肖邦之夜,演奏“钢琴诗人”全四首叙事曲,三首玛祖卡,以及他的第三钢琴奏鸣曲。
我觉得我与肖邦音乐有着一种超越单纯演奏的深刻联结。当我演奏他的作品时,我被带到了一个纯粹情感的境界。肖邦的作品是通往灵魂的一扇门。
当我手指触摸琴键时,我感觉自己仿佛在传递人类最深层次的情感。他的玛祖卡舞曲和充满力量感的叙事曲仿佛在亲密呢喃,直抵心灵。
演奏肖邦作品就像在与作曲家本人进行真挚的对话,他的音乐需要极强的共情能力。我努力捕捉他乐句中的诗意、旋律中的渴望以及每个音符中微妙的情感。
肖邦的天才之处在于他能够通过看似简单的旋律唤起复杂的情感。他的作品是精湛的技术和深刻表现力的完美结合。当我演奏时,我感到有责任传达这种微妙的平衡,为每个乐句注入生命,并尊重他乐谱中交织的丰富情感。
我并不介意称肖邦为一位真正的浪漫梦想家。他对和声的创新方法、性的钢琴技巧以及对这件乐器功能的深刻理解都远远领先于他的时代。然而,肖邦真正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能够通过音乐直接与人类灵魂对话。
从本质上讲,演奏肖邦作品不仅仅是弹奏乐谱上的音符,它意味着踏上一段情感之旅,探索人类存在的深度并与观众分享这深刻的联系。
得分成几个不同点来说,第一个是“我想做什么”,“什么让我快乐”。这是核心。显然给别人演奏我很开心。但你知道,这恰恰就涉及到了观众。我不是那种作曲家或作家式创作的人,某种角度来说他们不需要即时的观众。他们可以写一本书,也许这本书会在100年后被读到。但在我的艺术形式中,如果我的演奏没有人听,我的艺术就灭亡了。所以我确实非常需要这些观众。
另一方面,我发现我会因为让别人快乐而快乐,因为对人有益而快乐。我得在钢琴演奏中找到实现方法。我挺羡慕那些能直接帮到别人的人——消防员、医生或那些真正和人保持联系能帮到大家的人。与此同时,古典音乐的存在在我们社会中正在坍缩。你会发现在所有国家,组织者们都或多或少要尽力去争取新的观众。这意味着音乐真的不被需要吗?那如果是这样,我为什么要做一件不被需要的事呢?这是第二个问题,非常大的问题。最后我在一些观众的反馈中找到了答案,很多人说,听音乐会或者听古典音乐改变了他们的人生。甚至当他们处于人生最艰难的至暗时刻,音乐将他们从绝望中拉了回来。于是我发现音乐或许不在于能否直接帮助到人,而是为人们打开了一条通往各自内心更深处的路。
最后一方面,就是音乐是一种真正的国际语言。这是一个便于被大量人理解的职业。语言交谈之余,我可以通过演奏直接与人在情感层面上联结。这种东西对我来讲,非常有力量。
当我演奏、肖邦、拉赫玛尼诺夫等等这些作曲家的作品时,我就是在与他们交谈了。因为他们的音乐把他们最私人的想法、意愿和渴望注入了进去。触碰这些比读一个人的日记了解得还要多。这比跟他们喝茶来得重要。这简直不可思议——这是一台真正的时光机——当你演奏音乐或听音乐时,你其实就是在直接触碰这个人。
而且出于好奇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我其实会想和他们所有人谈谈,我是说,为什么我要把自己交给某一个人呢?而且我也不确定跟作曲家们日常聊天是否真的比在他们的艺术表达中理解他们更有趣或有意义,说不定还会令人失望。因为显然我们所有人都有不那么完美的侧面。也许他们的性格,或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那部分反而不那么怡人或有趣,毕竟很多时候,当人们在一些事上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时,另一些能力或表现说不定就会局限于相对基础的水平。不好说,说不定跟肖邦或者贝多芬聊聊天会是件非常有趣的事,但也说不准有可能就不那么畅快。